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采访记(二)

不能“一头热” 要跳“集体舞”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采访记(二)
钢铁行业是能耗大户,也是能源<a href=计量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之一。 刘德斌 摄" align="middle" border="1" style="" src="http://i1.hexunimg.cn/2012-04-09/140177995.jpg">
钢铁行业是能耗大户,也是能源计量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之一。 刘德斌 摄

  目前,各地的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人才、机制等方面,各地也正在寻求一条突破之路。

资金从何而来

  首先是资金的来源问题。据福建计量中心许航介绍,要在一家企业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传输,系统终端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更新费用至少需要两万元以上。费用从哪里出?企业显然并不情愿,而计量中心也是力不从心。

  以湖北计量中心为例,该中心首批开展了10家试点企业的能源数据联网,费用是由湖北省计量院自筹经费解决的。该院负责人无奈地说:“几十万元作为前期启动是可行的,但长此以往难以为继。”要实现对整个城市乃至全省所有能耗情况的全面掌握与分析,10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资金缺口成为困扰各计量中心的大问题。如果联网的企业数量太少,获得的数据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那么,计量中心的职能就无法充分发挥,数据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当一些计量中心在为资金犯愁的时候,一些地方却在尝试中突破了这一瓶颈。

  “福建计量中心在创立之初也遇到过资金不足的问题。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我们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许航说,2008年底,我国第一个计量中心在福建成立。刚开始,他们并没有计较成本,只想着先做起来,当工作全面展开后,却无法绕过资金不足的问题。

  通过与福建省节能减排工作主管部门省经贸委协调,福建省采取了由计量中心出技术、节能改造公司投资参与能源数据采集工作的方式。“我们与这些节能公司签订了协议,要求他们对所有数据保密,并做到不作假、不伪造数据,还对他们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要求。”许航说,目前这些节能公司并没有从安装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项目中盈利,他们将这看作是积累客户的机会,看重的是与这些耗能企业今后的长远合作。

  有了节能公司的参与,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工作进展更加顺利。联网企业的不断增加,能源计量数据的不断汇总,福建计量中心的能源分析、研究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提交给政府的能源分析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近两年,该省经贸委从省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中计划安排1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企业开展数据采集工作,这也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计量中心的工作也进入了良性循环。

  协调沟通机制如何建立

  需要形成良好沟通协调机制的不仅是企业,还有各能源供应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

  “如何建立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据我了解,现在各地计量中心在这方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地方解决的好,有的地方却进展缓慢,因为缺乏一个长效的协调机制。”江苏的马宇明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朱崇全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计量中心建设的人之一。在几年的建设实践中,朱崇全意识到,如果不能与水、电、气等能源供应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将会面临巨大困难。为此,深圳计量中心在正式启动建设之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分别与深圳市燃气集团、水务集团、供电局等能源供应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解决计量中心建设中遇到的能源相关技术工作与协调问题。由于历史原因,能源供应部门绝大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的远程抄表系统,也有人建议,如果将他们的数据通过接口并入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网络系统,则计量中心的建设将大大加快,大大节省建设成本。

  “计量中心要发挥作用不能质监部门一头热,必须获得其他节能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是福建计量中心3年来获得的最深刻体会。为获得支持,福建计量中心努力争取把能源计量的内容写入省政府相关文件,为有效履行和发挥能源计量职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连续3年与省经贸委联合下发关于全省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的通知,明确该年度数据采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各有关部门在数据采集工作中的责任。在协调协作方面,福建一方面建立数据采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质监局、省经贸委、省统计局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能源计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整体工作合力。仅2010年,该省就联合开展30多场工作推进会和多场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了工作落实;另一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质监局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先后到300多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技术咨询,指导企业制定数据采集技术改造方案,形成以国家计量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新任务急需复合型人才

  能源计量监测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各计量中心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长期从事计量检定和校准的人来说,进入能源计量这一新的领域并面向社会各行业开展能源计量监测服务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云南计量中心的主任陈丹晖说,计量工作人员对计量设备很熟悉,但对工业企业门类众多的生产用耗能设备的原理、性能、能效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以及各种产品的工艺流程、能耗水平、国内外动态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比如蒸汽流量计,以前我们的计量检定人员只需要知道如何检定,确保其计量准确就可以了。但现在,我们还要指导企业如何配、配在哪儿更科学;再比如,如果发现锅炉效率低,我们就要指导企业找出原因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对长期在实验室里从事计量检定和校准的计量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能源计量人才培养平台是计量中心急需搭建的四大平台之一。“培养造就一批计量管理和能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各计量中心迫切的需求。有的中心提出建立和完善节能专家库,囊括各行业或领域节能先进人才或专家,为节能减排工作储备人才;有的则提出要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培训和学习,加强与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管理科学、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

  “计量中心的建设是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真正建好、发挥作用,计量人一定要主动作为,主动争取,有为才有位。”历经3年的探索尝试,福建计量中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许航说,他对计量中心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相信这些能源计量数据将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同样满怀信心的还有深圳的朱崇全。“只要抓住两个关键,就能抓住计量中心建设的"牛鼻子",建设就会更顺利。”首先是计量中心的定位问题。计量中心是政府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全社会的基础工程,它是要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而不仅仅只隶属于某个部门。朱崇全认为,明确了计量中心的定位,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视,才能获得相关部门、企业的积极配合。“其次,要解决数据的使用问题。”能源数据到底怎么用,在哪些领域、哪些阶段用,这些都需要法律法规来规定。“要让计量中心出具的能源计量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成为法定数据。否则,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数据,意义也就无法充分体现。”

重庆安正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09059号